136 9680 5803 | 免費預約試聽
ICD-6:國際疾病分類手冊-第六版
DSM-I:美國疾病診斷統計手冊-第一版
CCMD-2: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二版)
兒童孤獨症診斷標準
孤獨症是以行為特征來診斷的一組症候群,ICD-10(國際疾病分類手冊-第十版)、DSM-IV(美國疾病診斷統計手冊-第四版)和CCMD-3(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在孤獨症的診斷標準中均包括三個主要方麵的行為異常:社會交往、溝通和局限的重複行為。以下對DSM-IV(美國疾病診斷統計手冊-第四版)中的具體症狀診斷標準介紹如下:
DSM-IV的孤獨症症狀診斷標準
1.至少要符合⑴、⑵、⑶三組12項中的6項情況,其中至少要包括⑴組中的2項,⑵、⑶組中至少各1項
⑴社會交往方麵存在本質障礙,至少具有下列中的兩項:
a. 非言語性交流行為的應用有顯著缺損,如眼神交流、麵部表情、身體姿態及社會手勢等方麵
b. 不能形成與其發展水平相當的同伴關係
c. 不會主動尋求與他人分享快樂、樂趣或成就(如缺乏呈現、帶來或指出有趣的物品或對象)
d. 缺乏人際與情感方麵的交互性
⑵溝通交流方麵存在本質障礙,至少具有下列中的一項:
a. 口頭語言發展延遲或缺,如(並不伴有以手勢或模仿等替代交流方式加以補償的溝通企圖)
b. 雖有足夠的言語能力,而不能與他人開始或維持會話
c. 刻板重複地使用語言,或別出心裁地使用詞匯
d. 缺乏與其發展水平相當的各種自發的假裝性遊戲或社會性模仿遊戲
⑶局限、刻板和重複的行為模式,至少具有下列中的一項:
a. 沉湎於一種或幾種刻板、局限的興趣模式,而其注意集中的程度卻異乎尋常
b. 強迫性的堅持某些特殊的沒有實際價值的常規行為或儀式動作
c. 刻板、重複的動作舉止(如拍手、扭手指或複雜的全身性動作等)
d. 持久地沉湎於物體的部分
2.在社會互動、社會語言的應用和象征性或想象性遊戲方麵至少有一種發展延遲或功能異常始發於3歲之前
3.患兒的障礙表現無法用Rett綜合征或兒童瓦解性精神障礙加以解釋
CCMD-3的孤獨症症狀診斷標準
1.在下列⑴、⑵、⑶三項中,至少有7條,且⑴至少有2條,⑵、⑶至少各有1條
⑴人際交往存在質的損害,至少2條:
a. 對集體遊戲缺乏興趣,孤獨,不能對集體的歡樂產生共鳴
b. 缺乏與他人jinx那個交往的技巧,不能以適合其智齡的方式與同齡人建立夥伴關係,如僅以拉人、推人、摟抱作為與同伴的交往方式
c. 自娛自樂,與周圍環境缺少交往,缺乏相應的觀察和應有的情感反應(包括對父母的存在與否亦無相應反應)
d. 不會恰當的運用眼對眼的注視、以及用麵部表情,手勢、姿勢與他人交流
e. 不會做扮演性遊戲和模仿社會的遊戲(如不會玩過家家等)
e. 當身體不適或不愉快時,不會尋求同情和安慰;對別人的身體不適或不愉快也不會表示關心和安慰
⑵言語交流存在質的損害,主要為語言運用功能的損害:
a. 口語發育延遲或不會使用語言表達,也不會用手勢、模仿等與他人溝通
b. 語言理解能力明顯受損,常聽不懂指令,不會表達自己的需要和痛苦,很少提問,對別人的話也缺少反應
c. 學習語言有困難、但常有無意義的模仿言語或反響式言語,應用代詞混亂
d. 經常重複使用與環境無關的言詞、或不時發出怪聲
e. 有言語能力的患兒,不能主動與人交談、維持交談及應對簡單
f. 言語的聲調、重音、速度、節奏等方麵異常,如說話缺乏抑揚頓挫,言語刻板
⑶興趣狹窄和活動刻板、堅持環境和生活方式不變,至少具有下列中的一項:
a. 興趣局限,常專注於某種或多種模式,如旋轉的風扇、固定的樂曲、廣告詞、天氣預報等
b. 活動過度、來回踱步、奔跑、轉圈等
c. 拒絕改變刻板重複的動作或姿勢,否則會出現明顯的煩躁和不安
d. 過分依戀某些氣味、物品或玩具的一部分,如特殊的氣味、一張紙片、光滑的意料、汽車玩具的輪子等,並從中得到滿足
e. 強迫性地固著於特殊而無用的常規性或儀式性動作或活動
2.通常起病於3歲以內
3.排除Asperger綜合征、Heller綜合征(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礙)、Rett綜合征、特定感受性語言障礙、兒童分裂症